您好,歡迎光臨本店! [登錄] [免費注冊]
熱門搜索: 股票 商品期貨 期權 外匯 港股

幫助中心

新手上路
配送與支付
當前位置: 首頁 > 投資知識 > 指數投資之一:定投篇

指數投資之一:定投篇

財富通數據中心 / 2021-10-14
[] [] []

有了在澳洲的教訓,再加上從小耳濡目染的A股特色“坐莊”現象,我決定在A股堅決不碰個股只做指數投資(雖然后來破戒買了兩只,一只盈利80%,一只目前還虧損10%,這個有機會再聊)。2019年理財自媒體提的最多的就是指數+定投,這似乎成了公開的財富密碼,各種大V為定投站臺,賺錢的公式 = 定投+堅持定投。 當時還很韭菜的我對此深信不疑,并且馬上挑了幾只低估的指數開始定投,包括中證500,滬深300,上證紅利等等。一頓操作猛如虎,發現大部分資金還在場外喝西北風,已經投入的部分賺的那點錢僅是九牛一毛。

但很快我發現了問題,作為沒有無限現金流的全職投資者,定投有三個明顯的缺點:
1,資金使用效率低,導致資金整體回報率低。
2,指數下跌持續時間很難判斷,可能提前彈盡糧絕。
3,不擇時止盈回撤巨大。

以上三點是我通過python編程回測得出的結論,由于定投邏輯十分簡單,我們基本可以相信回測的結論。換句話說,全職投資者不應考慮定投這樣的策略,更淺顯的道理是這樣的策略根本不值得全職做,利用下班業余時間做完全能達到中上水準。

就像郭德綱老師說過的,定投本身不是多好的投資策略,全靠同行的襯托。相對于其他亂七八糟的理財產品,定投風險相對可控,收益尚可接受,屬于典型的付出少量精力,取得中等偏上的收益。

關于定投指數,我還想提出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定投躺贏的核心假設,即指數長期上漲,是否一定成立?

我相信每一個投資A股的人都情愿相信指數長期上漲這件事,我也一樣,但愿景不是邏輯,作為一個理性客觀的投資者,我們一定要時刻審視自己的諸多想法,分清哪些是邏輯,哪些是主觀意愿。任何結論都應該由自己的思考論證得出,千萬不要拿別人的結論過來直接用,即使這結論來自財經大V,芒格,巴菲特等等。切記,在近200個主權國家中,長期經濟正增長的國家是個例。我們有幸出生在這樣一個國家,但我們不能盲目的認為我們看到的就是常態。

但如果我們反過來看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結論:我們要找長期上漲的指數定投,上漲幅度越大越好。如何找長期上漲的指數?很簡單,我們根據指數當前的點位以及它發布的時間和基準點位,就可以算出自發布以來指數的年化漲幅。我直接說結論,過去10年年化漲幅靠前的都是消費指數。我非常欣賞的一位jsl大神“@賬戶已注銷”很細心的統計了多個國家的消費指數vs寬基指數,結論是消費指數相對于寬基的超額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現在朋友問我買啥票,我一律回復:去定投消費指數,5年后不賺來找我(找我我也沒轍?。?。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美國的可選消費指數近年表現好過必需消費,我想其背后的邏輯在我國應該也成立只是尚未兌現。

最后,公開一個我回測過多種止盈方法后得到的收益相對高且穩定的方法:

根據最高收盤價回撤7.5%賣出五分之一倉位。

切記,此方法沒有硬邏輯支撐,僅僅是兩個參數的組合,不要問我為什么,我也不知道。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